内蒙古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第五小学

>学校首页>德育天地>德育动态>内容详情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发布时间: 2019-11-27 16:54 发布单位: 阿荣旗那吉屯第五小学 浏览量: 461 【公开】

在当今中国家庭里,很多家长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与孩子的交流却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上了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不像过去在小学那样,一回到家,把学校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爸爸妈妈听;不再让父母翻看自己的书包、日记、作文;不愿将自己的交友情况告诉父母;不让父母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不服父母管教……有的甚至到了和家长没有话可说的地步,对家长的问题毫不理会。
  我们不禁要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孩子真的那么不懂事,不懂得尊重父母,还是做父母的不懂孩子的心思,不善与孩子沟通?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恰恰在父母自己身上。现在许多做父母的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物质生活的需要,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却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更为重要的需求——精神需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中学生的心理日记吧!
  我的父母太专制了。在家里,只有他们说话的权利,却不给我说话的机会。特别是我的妈妈,什么都是她对。对她的言行,我发表不同看法,她就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别插嘴。有时她批评我,我表示不服,想分辨,她就说我顶撞大人,不懂规矩。为什么他们不能给我说说话的机会呢?
  我想,如果你在家里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你怎么能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怎么知道孩子的想法是对还是错?父母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实际上是放弃了一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并和他们沟通的机会。试想,一个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又怎能得到孩子的积极回应呢?
  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
  家长与孩子如果不能沟通,实际上就等于家长完全丧失了教育权力。因此,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的人。科学研究证明,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有自尊心,而惟有自尊心才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是要有正确人生观,不要逼着孩子去考一百分,而要让孩子有高尚的人格,度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幸福快乐的一生。
  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带领他、教导他;当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的时候,家长要更多地与他商量,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其次,家长要知道孩子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不要经常说自己小时候如何如何。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孩子成长在有电视和网络的当代,家长只有客观地理解时代,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的孩子;再次,要定时沟通。时间可以不用很长,关键要有质量。有些交流需要全家一起,欢快热闹;而有些沟通则需要有一个温馨恬静的角落。一次艰苦的远足,常常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林的度假,又往往可以相互有新的发现。
  打开和孩子的沟通的渠道
  亲子关系是孩子降临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融洽亲子关系也是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渠道。首先要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允许讨论,允许争论。其次是善于引导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想什么,愿意做什么,父母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沟通的捷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彼此都需要相互理解,尤其是父母,应该多理解孩子,多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架起心灵的桥梁,才能使愉快、健康地成长。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班主任的报怨,这孩子和他说了多少遍都不好使,这孩子好坏话都不听……之所以不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所说的话不能引起他的心灵震动,从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投机的话,多说半句都是多余的,更何况你唠叨上没完没了,唠叨不但不起作用,甚至是适得其反,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沟通。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呢?

有效沟通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原则真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第一要素。只有老师以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沟通,他才能将“掏心窝”的话告诉你,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的真诚不仅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班主任就要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印象,当然真诚不是装不出来的,这是一个班主任人格的显现。营造出真诚氛围。营造真诚的氛围其实并不难,只须做好几件小事。

第一、不管在什么时候,班主任不要吹嘘自己多么有能力,能力不是己吹出来的,他是在你实际工作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有一位老师,他教数学,的确他有很强的数学能力。但他经常对同学们说,自己的数学有多么的厉害,当年应该考上清华大学,但没发挥好,来这里工作是大材小用。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学生不满,后来他经常说,有一天终于有一个性格比较耿直的同学反驳他:“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你还不是没考上吗?”双方不欢而散,后来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半仙儿”,逐渐他的话在同学们中间不起任何作用,没办法只得将班主任辞掉,最后就连他上课都成了问题。《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真正有能力,你的学生会给你吹的,并且只会夸大不会缩小,既是这样何必要自讨没趣呢?

第二、班主任要说真话,办真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言不由衷,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年在新生报到的班会上,开完班会后,一个班主任十分生气的指责一个学生不懂礼貌。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在点名的时候,有一个名字不认识,我就没点,等我点完后,我就问刚才没有点谁,那位同学站起来说:‘没点我!’我问他叫什么?他说:‘纸上不是有吗?我叫某某。’在他坐下的时候,嘴里低声的嘀咕了一句:‘真虚伪!’” 这种做法,哄骗小学生大该还可以,这种小儿科的做法,对高中是不适用的。其实当点到他名字的时候,完全可以告诉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不认识,并且请这位同学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解释其含义,同时老师要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结果肯定会皆大欢喜的。为此我每接一个新班的时候,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和同学们说:“在以后的学习中,文科方面的知识我还知道一些,我可能能给你提供帮助,但理科方面一点希望也没有,我高考时数学就考了38分,那还是蒙的。”

很多时候示已之弱给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信赖的感觉。

第三,班主任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要随意向其他科任教师与家长透露学生与你的谈话内容。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打“小报告”,经常向家长告帐的班主任是没有能力的表现,向家长打“小报告”开始还的确起作用,但时间次数多了,班主任也就会在同学间失去了威信。

 第二原则是平等

沟通,就是使双方连通。既然是使双方连通,那么连通的双方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实际的沟通当中,班主任老师往往充当一个先知先觉者、道德标准的评判者或者充当事后诸葛亮在那指指点点。这些姿态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的面前平等的与之进行对话。事实上80%的班主任,是凭想当然开展工作的。班主任老师在自己脑海中营建出来的世界与学生的真实世界,相去甚远。其原因是因为班主凭经验,凭感觉。当然我并不否定经验在班主任工作当中的重要性。要想实现与学生平等,至少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就是批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听到学生报怨班主主任不理解他们,满腹委屈、牢骚;还的时候一些学生所做的事情是完全错误的,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在这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不要立即指责他们的对与错。而是要探究他们这样的的原因。

我在与学生沟通时常常采取这样的步骤,我将沟通的话题或事件告诉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谈他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或者事情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然后再告诉他自己在碰到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做的。在此我想起了卡耐基对说孩子们不要在园林中生火的一个事例。一开始卡耐基看见小孩子点火上去就是一顿训斥,在他的训斥之下小孩子将火熄灭了。但当他刚刚离去园林里的火又燃起来了。后来卡耐基改变了策略,当他看见小孩点火时就上去问:“孩子们,很好玩,是吧?做饭呢还是烧水呢?我也特别喜欢生火,现在我虽然年龄大了也仍然喜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园林里生火容易发生火灾,一但引起火灾要被逮捕的。你们走的时候要将火埋上,下次玩火的时候别在园林里,到沙滩上去吧,在那不会引起火灾。”说也奇怪,逐渐地园林玩火的小孩子越来越少啦。可见换位思考容易和人拉近距离,你意见别人容易接受。举一个前一阶段我身上发生的一个例子。我在进行一项课题实验,课题的名字叫《在倾诉中成长---让日记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要求我的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可长可短,实在没有写的抄一篇,每让科代表每隔一个星期检查一遍。后来在我的抽查中发现,日记写的越来越短,我抓了几个典型将他们训斥了一顿,但在下个星期又抽查的时候发现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周六与周日的日记情况更不好。我就把科代表找过来了解原因,科代表说:“老师,周六、周日实在是没有时间,你算一算,每个周六、周日晚自习都考试,一考就是两个或两个半小时,考完就基本上下晚自习啦,回家还有很多作业,尤其是我们理科班每天要做的题实在是太多了,不写吧,又怕你生气,只好应付几句就完事。再者每天都写有些时候的确没有什么好写的。听了他们的反馈,我一算计他们的时间也的确这样。于是第二天我将每天一篇改为每星期五篇并且原创两篇抄写美文三篇,我问大家行下行,大家说行,几个调皮的学生说:“还是老牛了解我们。”事后再检查日记情况的确比原来好了很多。

第二,教师要敢于现身说法

在很多时候班主任把自己包装成一副圣人的模样,以一种举高临下的姿态教训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是永远不会和你说真话的,同时你也永远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当然你的教育也就不会起到到实效。在必要的时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在你的阐述中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我的《班主任真经》当中《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让学生明白沟通的目的不在“惩前”而在“毖后”

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说:“孩子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的,更何况是班主任呢?”“孩子是在错误中长大的,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除非他不是人。”

第三原则是适度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意思说做事情要掌握度,具体到与学生沟通我认为,这个“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与学生沟通时要讲究适时、适事、适性。

    适时,沟通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学部有一位女同学,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女孩子的样,说话时候更是“出口成脏”,班主任虽多次教育但也没有任何效果。上课时睡觉,老师把他叫起来,她就想尽一切办法找老师的麻烦。最典型的一次数学老师把她叫醒后,她十分生气的对老师说:“你的课讲的太没意思,不如睡觉舒服。”最后把老师气回了办公室。我把她找来训了一顿,最后迫于我的压力给那位老师赔礼道歉。但事后仍然没在任何改变。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在分析会上我发现原来在班级前15名内的她,这次却考了50多名,我向班主任打听原因,班主任说:“上课不是不听课,就是睡觉,各科任老师也不愿意惹火烧身,所成绩下降,能考50名也不错了。”分析会后的第三天,我正好在走廊里值班,中午放学的铃声一响,她又象平进一样,第一个窜出了教室,边跑边吼:“下课啦!”看见了我,转身准备从走廊的另一侧跑下去。我把她叫住,带到了心语室。我开门见山的对她说:“这次考试考得不错吗?”她抬头看了看我说:“牛主任,你别?碜我啦,这次考试我考的啥也不是。”

“真的吗?那不可能,就凭你的聪明劲,你能考不好?”

“聪明个屁,我一天傻呵呵,把老师都惹下了,连班主任对我都爱理不理的。”

“孩子注意你的措词。女孩子说话可要文雅一点。不然将来连对象都找不上啦。”听我说完,她吐了吐舌头。接着又对我说:“从小就这样,没人管习惯啦!”

“你刚才说,老师们对你近而远之的原因是什么?”

“就因为我嘴臭呗!”

“那你就不能嘴香点吗?”

“习惯啦,都臭了十几年啦。”她低着头说。

“都臭了十几年啦,你还没臭够,你就不想香一香。”

“也想,就是改不了这臭毛病。”

“其实能改,就是你不注意改罢了。”

“是吗?”

“是,只要你想改就一定能改掉。我给你提个建议,不知你能不能听。”

“主任,你说说看。”

“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急着把话说出来,先在脑袋里想一想再说。就想写作文一样,你先在脑袋里构构思,想好了文雅的词语再说。这样过一段时间你的嘴就会变香啦。”

 “我试试吧,主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问吧。”

“他们都不管我,你为什么还管我,我也不是你的学生?”

听着她的问话我笑着对她说:“整个学部的学生都是我的学生,虽然我不教你,但我有义务教育你,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职责。”她点点头说:“我明白啦。”

“明白就好,不是老师不管你,是你不让老师管。如果你想让老师管你,我给你提两个要求,如果你做到了,老师肯定会管你的。”

“主任你说吧!”

 第一个要求,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出口伤人,说话要三思而后行。

 第二个要求,从今以后不要在课上睡觉,认真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好好学习。

这两个要求都做到了,老师再不理你,你来找我,我帮你出气,行吗?

“行,但是太难啦,我努力吧。”

 “好,我相信你,咱们的谈话就到这吧,不然的话连饭都吃不上了。”

 “行,谢谢主任,我会努力的。”说完给我鞠了一躬,向我摆了摆手走了。过了几天,各科任老师向班主任反馈,说她这几天就象换了人个似的。听着他们的谈话我的心里十分高兴。

   适事,是否有沟通的必要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闻风而动。很多时间我们都会听到学生谈论班主任,说班主任大事管不了,一天鸡毛蒜皮些小事没完没了,就像一个老太婆,太烦人啦。其实很多事情是不用班主任管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烟销云散的。班主任一插手,简单的事情就会复杂起来。比如,学生早恋这一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班主任一发现,就惊慌失措,又是找家长,又是找学生,结果与我们的初衷恰恰相反。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中学生早恋,从开始有迹象到成为事实的比例是很小的。因此做为班主任没有必要草木皆兵,有些时候时间会冲淡一切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对早恋这一现象要放任自流,而是说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适性,沟通的方式要与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符。在我们物理学上有一规律,那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与学生的沟通也是这样,班主任要善于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当硬则硬,当软则软。

     第四原则多褒少贬

    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赞美的需要,赞美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好手段。我在K12教育论坛上有一个《用爱构筑世界》的帖子,里面都是我写给学生的信,信的内容,几乎都是对学生的赞美。

    巧妙的批评是改正错误的灵丹妙药。关于这个论点我不想再举例子了,在

沟通要适时所举的那个列子也可以用在这里。

    表扬可以让他人捎话,言在此意在彼。在背后说人坏话,这是一种小人做法,但在背后说人好话,这却是君子行为。因此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法。

前一阶段班干部又向我反映,李刚同学经常在上自习时说话,干扰别人学习,班长一再提醒都不管用,甚到还和班长顶牛。李刚因上自习说话干扰别人在上学期我已找过他两次了。再找效果表定不会太好。于是我寻找一个恰当时机,根治这一毛病。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晚自习,我们又进行循考,我发现她先写了作文,并且作文写的很不错,于是我当即决定打断同学们的答卷行为,立即将她的作文给大家读一读,当读完后,大家一致鼓掌叫好。同时我也对李刚进行了表扬。第二天,我在找李刚的一个好友谈话时,故意将话题引到了李刚的身上,说:“李刚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很有潜力,就是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他能克服这一弱点,他的成绩会有很大的进步。”说完后我又嘱咐这位同学可以将我们的谈话内容告诉李刚。效果正如我所料,两天后,我找班长问李刚上自习课还说话吗?班长告诉我:“李刚这两天的表现出奇的好,不但自己课不说话了,连上课回答问题都积极了许多。”

     第五原则 多次沟通与沟通多次

    世界上一蹴而就的事情太少,更何况班主任要学生改变的是多年来形成的陋习,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耐心。很多时候一两次谈话是不起作用。我班有一个学生,特别爱看现代玄幻小说。一开始我再他谈话,他答应的很好,但并没有做到,而是将看书的地点移。原来我从书桌当中就能找到他的小说。后来

    利用多种沟通工具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越来越多。在传统谈话、家访、书信三大沟通方式基础上,又出现了电话、手机短信、QQ、校信通、博客、电子信箱等方式。要想实现有效沟通除了要掌握以上四大原则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事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 帮助中心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信息代码:蒙ICP备2021001270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