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徐杰/ 备课历程: 初三议论文写作指导课

发布者:穆俊霞发布时间:2024-10-13 11:44:07阅读(966 评论(0

新备一节课。
    初三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指导课。
    这节课有难度,但我必须咬紧牙关,把它备出来。因为主办方说,这是承办学校要求的课题,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说,议论文写作指导课不会上,想看看名师是怎么做的。“点课”有难度,也有风险,但我没有退路,如果露怯,如果婉拒,如果非要坚持上自带的成熟的课……都将有损我的声誉。
    必须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很多初中语文名师,对议论文写作指导课这一块,研究和实践的确实不多,鲜有可供借鉴的资料或课例。
    我只能靠自己。
    动手备课。第一步当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这节课,我要教什么?议论文写作中的哪一块?论点的确立?论证的思路?论证的方法?想来想去,我选择了“论证的思路”,因为议论文写作,一般是全命题,即使是材料作文,提取观点也不会很难;而论证方法呢,应该是在论证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才有着落,才有意义。所以,“论证思路”应当是重中之重的,也应当是需要多节课进行训练的。
    我打算从议论文写作“结构与层次的安排”入手,因为结构与层次的安排,是“论证思路”的外在形态,议论文写作,结构与层次安排的背后,就是论证思路。
    这一点确立之后,我就满世界寻找一个最合适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应该就是这节课的“种子”,借助一个好的作文题,进行“结构与层次安排”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合理规划“论证思路”的能力。我就给三位语文朋友发信息,要求他们“给我提供至少五个适合初三学生写作的议论文题目”,说实话,适合“拿来”的题目,很少。
   还得靠自己。我就想啊想啊,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有一天,在我去食堂吃饭的路上,灵光一闪,有了!那就从《有志者事竟成》入手吧!这句谚语是不够准确的,我们可以先从修正谚语开始,确立准确的观点“立志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继而用一句话回答“为什么”,从学生中来的若干个“一句话”,经过选择,经过提炼,经过重排顺序,那不就是“结构与层次的安排”吗?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思维进阶呢?也就是说,议论文层次的安排,“并列式”是不如“递进式”的。我最初的设计是,在第四层,安排一个提问: 如果在“立志”和“成功”之间,补充一点特殊的情况,你准备补充哪一点?但我对这个设计是不满意的,这个属于“望天收”,碰巧有学生回答到我的预设,那是最好;万一学生的回答不在我预设的“点”上呢?说到底,还是设计有问题。我就把初稿设计,发给了向浩老师和邹冬梅老师,他们在作文教学上比我有研究。邹老师立刻把我的手写稿录入,并且在w文档上用加粗和不同颜色的形式,对我的表述进行了优化,令我深受感动。邹老师也发现了初稿设计的那个关键部位,那处“硬伤”,我们就在微信上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改为: 在“立志”与“成功”之间,会不会发生一种“意外”?用“意外”替代“特殊”,提问的指向可能更精准。
    然后么,我就再选一句谚语“近墨者黑”,让学生修正它,提取论点,依葫芦画瓢,列出层次的提纲(最后一层也要有“意外”。)这样的现场训练,是知识的内化,也是能力的养成。
    邹老师还表扬了我,说这节课既是作文指导课,又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教育,对于“成功”的正确认识,是体现“立德树人”的课标要求的。
    接下来就是借班试上。
    就在试上课的那天早上,我去办公室的路上,爬楼梯到79级台阶的时候,突然又是灵光一闪,啊!在那个“意外”的关节处,我何不举例来引导?就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例子!哈!感谢上苍!
    下午,我喊了几个老师去听课。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日的暖阳,醇厚的咖啡,我们围坐在一起,聊我的这节课。按照惯例,各自“开炮”: 音说,感觉第一个环节有点绕;亚说,学生回答的,二三两个层次是平面重复的;波说,感觉“几句话重排序”那个环节处理得太轻了,义说,“近墨者不黑”与“近墨者不要黑”有点纠缠,茜更是一针见血,批评我“改志是生活的智慧”这样的教学评价语不贴切,没有指向论点中的关键词“成功”……
    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哪些“问题”是真问题,怎么优化它们。老师们很给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把大家的好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
    尤其是小茜,不仅帮我捋顺了几个层次的关键词,更是建议我,在这个写作活动环节结束时,加一个活动小结,把结构与层次安排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 “由浅入深,从一般到特殊”,这个建议不要太好!我们一致认为,小茜是本次磨课最佳发言人。
    本次磨课圆满结束。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