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小语名师工作室
作者其他文章
观点摘编|张学伟老师谈文本里的诗意
发布者:高娃发布时间:2024-10-12 14:26:31阅读(318) 评论(0) 举报
教学《精卫填海》,学生问:精卫为什么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难道东山没有木石吗?”是的,精卫不知道东山距离更近更方便吗?这看似不合理的地方正是故事的绝妙之处。从“西山”到“东海”,这是在突出距离的遥远;从“小鸟”到“大海”,这是在突出力量的“遥远”(悬殊);从“衔木石”到“堙东海”,这是在突出目标的“遥远”(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就是要写“西山”,困难越大,目标越远,面对明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弱小的精卫却不断抗争决不低头决不放弃,这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所在吗?《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面对巨大的差距和困难,中国人想的是“射”,是“补”,是“填”,是“移”,中国人不信邪不信命,相信的是自己,是不屈不挠的努力。
神话的诗意正在于此。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4年第7-8期合刊张学伟《怀揣诗心,寻找诗意——语文课本里“语言的秘密”之八》一文)
评论加载中...